3个案例解读会计人员做账中“证据链”思维!
案例1:公司支付年终经营总结会发生的会务费共计10.6万元,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。
会计处理如下:
借:管理费用-会务费 10万元
应交税费-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)0.6万元
贷:银行存款 10.6万元
证据链包括:
1)会务审批单
2)会务进程单
3)出席签到单
4)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
5)费用的预算情况
6)会务现场照片(或者其他影像资料)
7)其他资料
案例2:北京某商贸公司2016.5购买日常用办公用品468000元,取得了专用发票。
会计处理如下:
借:管理费用-办公费 40万元
应缴税费-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)6.8万元
贷:银行存款 46.8万元
证据链包括:
1)购买办公品的审批单;
2)合规的办公用品发票;
3)办公用品清单或者明细表(列明货物名称、单价、数量等);
4)若属于支付的现金还需要收款方的有效凭据,若属于银行支付的则需要银行付款证明;
5)其他资料;
案例3:济南一家公司2016年12月份购买服装用作工作服,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,价税合计金额23.4万元。
会计处理如下
借:管理费用-劳保费 20万元
应交税费-增(进项税)3.4万元
贷:银行存款 23.4万元
证据链包括:
1) 购买工装的采购合同;
2) 公司劳动手册上明确写着:工作服属于公司所有,员工离职一律交回公司!
3) 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
4) 公司内部制度要求上班必须穿戴工作服,否则罚款!
5) 制服价应该符合行业一般标准,也就是说不能远高于行业价,或者远高于生产经营需要的要求。例如企业生产经营,每人一套500元的制服就足以达到目标,结果公司非买5万元一套的制服,则存在福利性质了。
总结:
1) 会计人员做账的依据不仅仅是一张正规的发票,更需要通过取得多个证据链来共同佐证该项业务的真实性、合理性、合法性;
2) 会计人员的每一笔账务必须吻合业务,真实地还原该项业务的本来面目与来龙去脉;
更多财税文章,请关注公众号“郝老师说会计”
登录后参与评论,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